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 第101章 开发

1638年十月,华夏在轮台发现了大型石油矿藏,随后又往西继续勘探,相继发现大型油田多处。

1638年十一月,首支罗布泊探险队从哈密出发,抵达罗布泊深处,发现了巨型盐矿。

1638年十二月,华夏在姑墨北面的天山发现了大型铁矿、煤矿。同月华夏控制且末、于阗的和田玉矿。

华夏随后组织了大型的开发性移民团进入,除了石油和军工复合体外,其他矿藏开发全部对民间开放,税收优惠政策持续十年,很多在大明故地的商会纷纷组织移民团前往西域南部,还有建筑公司、路桥公司、运输公司,钢铁冶炼公司等,当然在西域开垦种植园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前十年免赋,收获多少都归自己,西域南部可以种植很多种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土豆、红薯、花生、黄豆、尤其是棉花,水果的产量巨大,品质优异,棉纺织厂、毛纺织厂都可以大批建立,养殖产业和加工产业也具有深厚的基础。

而这些产业一旦建立起来,产品加入西亚、欧洲贸易大循环,市场是非常大的市场,至少上亿人口的衣食住行需要的产品,以华夏现在初步的工业化生产率,生产能力是满足不了生产需求的,而距离西亚、中亚、欧洲更近的西域的开发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而且贸易成本很低,不用从华夏大后方遥遥数千公里运输过来,也不用再去运输矿产原料,当地开采,当地加工,立足于本地的特色资源发展产业,和华夏大后方的很多特色产品并不重复,而且互补,国内贸易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生产力的发展是稳定的第一要素,民族政策的对路会让边疆的安全形势全面改观,现在是只有二三百万人口需要思想改造,正是最佳的时机,虽然路途遥远,投入巨大,但是相比于今后人口翻几倍后再开始改造,这投入只是毛毛雨。李天的想法就是既然占领了西域,这里就是华夏永久的国土,再也不让这块宝地丢失于敌手,让它成为华夏西部的粮仓、工业基地、战略安全基石!

收复西域南部共俘虏了近十万各族士兵,经过甄别后纷纷押往南北两线分段修路,轮台的石油冶炼厂迅速建立,大批沥青被运往南北两线,只是走四轮马车的路面要求不高,道路开始以稳定的速度延伸,一段段连接上再继续向两面推进,开发西域南部刻不容缓,制度和宗教改革也势在必行,李天的想法很简单,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越晚做越被动,成本也是翻倍增加,所以咬着牙也要做下来!

好在华夏只要投入道路建设的资金,其他的产业开发都由民间资金来开发,华夏提供优惠政策并且做好监察就好了!

华记珠宝商行以巨额资金获得了和田玉的开发权,矿藏有序开采得到了保证,至少几百年后还有珍贵的矿石可供开采加工,并且雕刻成国宝级的艺术品。

华夏在西域南部的稳定和开发是在欧洲内战相持不下的大前提下展开的,而奥斯曼帝国和西班牙在地中海地区也是反复拉锯,并且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匈牙利等国正中南欧大战不止,南斯拉夫地区都是战场,本来和西面的俄罗斯还在争夺顿河流域、基辅地区,现在后金横插一脚,对俄罗斯、克里米亚、波兰、奥斯曼帝国都不买账,谁惹它打谁!在顿河平原地区,论骑兵集群战力还就是后金最强,暂时是没人打得过。世界上主要军事力量面前都处于战争或者即将战争的状态,地区的强国只剩下了印度和波斯两个,战力中等偏上,兵力各有几十万人,但是都和华夏不是直接的战争状态,印度是几个王子争夺王位无暇顾及,波斯帝国是陆地不接壤,海军打不过,所以暂时没有大战的可能性,而对印度、波斯构成威胁的西域南部收复和开发就是一个战略窗口期。人民军放下西域北部一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不动,一定要先拿下西域南部也是有着这样的战略考量,当然准噶尔部虽然是一个名义上统一的汗国,但是各部族首领其实并不完全听命于准噶尔大汗,现在那个在满清康熙年间纵横西域的葛尔丹汗还没有出生,准噶尔部事实上的统一还没有完成,而且从地形上看准噶尔部基本上无险可守,数千里的大草原可以让骑兵纵横驰骋,而人民军骑兵的战力和规模已经对准噶尔部骑兵形成了碾压之势,除了西南面的石油产区,其他地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开发价值,所以是暂时可有可无的,战略上有北海战区、西部战区从西北东三面包夹,现在南面也被人民军占领,所以准噶尔汗国已经是砧板上的肉,华夏随时可以切割,要么投降归附华夏接受改造,要么被消灭被动接受改造,再没有其他的出路。没有能和俄罗斯、满清对抗的葛尔丹领导,准噶尔汗国大汗的战略眼光仅仅局限于和哈萨克汗国、叶尔羌汗国争夺一些地盘的境界,对华夏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小,现在基本上是等于无了!

华夏的财政、人力也不能满足一下占领这么大的西域全境,只能从战略优先的南部开始,这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去改造、稳定、消化、开发,最后恢复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证下一步的战略行动的人力物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