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驱动和情节驱动好像是分不开的。嗯,老师讲的时候是分开讲的,但是老师也说了,没有严格区分。也没有哪一个作品里面是单纯的人物驱动或者是单纯的亲密举动。多数情况下都是两种驱动并存的。所以因为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并没有在意这两种说法。有时候自己都有自己的感想啊。嗯,以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也很少有意识的进行人物驱动或者是情节驱动。所以具体的怎样用这两种表现手法我还不是很清楚。因为没有进行过刻意的练习啊,所以有时候如果买了真正的去用人物驱动或者情节驱动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是怎样去用呢?
老师的解析里面也讲了,人物驱动就是从内部和主角的情感啊,情绪啊。情节驱动主要是外部事件对人物的影响。所以到底他两个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就不是很清楚,因为好多现在的网络小说好像说都是情节的驱动比较多一点吧。这个就不是我能说明白了。因为并不知道这两个真正的用途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以前还没有进行过这种实际的练习,所以运用起来的话,就是人物驱动根本不知道怎样去用。
所以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去说什么。因为对这个标题不是很了解的话,嗯,在心理中又找不到很好的例子的话,如果让我进行去讲述的话,我觉得还是非常困难的,不知道要讲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嗯,怎样去理解这个人物驱动?
人物的驱动是不是说人物要展现主观能动性的。因为就在展现主角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才能够充分的体现主角的情感和情绪的一些变化。所以我觉得可能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啊。比如一件事情出来了之后,主角肯定是要去解决的,只觉得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不是就是人物驱动呢?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在剧情之中。然后只需要去一个一个的完成。
这个在西游记里面好像好多的情况下都是这样的。比如那些妖怪要吃唐僧肉,这不就属于情节驱动吗?所以来自于外部的。来自于外部的,就是因为唐僧有可能是在西天的路上太出名了好多,因为好多妖怪都点名道姓的要吃唐僧肉。所以哪怕师徒4人安安稳稳的走他们的路,还是会引来许多的外部事件。就是各种妖怪会自动的给他们找事情。然后呢,就把他们给装起来,然后人物驱动的话主要是这个表现在孙悟空。孙悟空就会展现我自己的能动性。自己能解决的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找帮手去解决,总的来说就是主观能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吸引力确实在这方面还体现得非常的好。既有外部事件,又有人物的努力。
比如那个三打白骨精嘛,本来孙悟空给他们师徒三人画了一个圈?,到别的地方去化斋。白骨精趁着这个机会,老远的就跑到他们的身边化成一个老妇人。这不就是属于突如其来的外部事件吗?然后孙悟空就开始努力寻找自己的办法。然后努力的去解决事情,好像在白骨精这一题里面唐僧没有被他们给抓走。反而已经受到了干扰。而在其他的西游记剧情里面,好多都是唐僧被抓走了,然后孙悟空就要去找,有时候光找就要很长时间,因为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位置啊,他不可能初来乍到就知道哪个地方在哪个地方啊。所以光找的话,可能都得花个一天两天,除非像孙悟空这样的精灵,在空中绕来绕去看才能够看得到。然后找到了妖怪的洞穴。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另外的一种方式,就是认为孙悟空根据经历的推理,好像就像那种五行八卦一样,慢慢的找到了妖怪的老巢。这也不是说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既然神仙的东西都有的话,当然可以用指南针定穴位啊,我觉得很容易就找到了妖怪的巢穴。
所以,在电视里面根本看不到孙悟空有哪些情感的变化。但是在书里面好多都是还是有一些情感上的变化的。比如妖怪的巢穴都找不到,或者是给妖怪打的时候打不过了吗?孙悟空也会躲在一个角落里面哭泣。然后哭完了之后还是要打起精神去寻找办法。反正在那个原着里面还是好多地方能够看出来,这个孙悟空有一些情感上的变化了。但是在电视里面好像没有,就是一些打斗场面,然后全部都是歌颂孙悟空的。所以就不知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反正在原着里头的话,孙悟空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就是他的一些情感性格啊,各种方面,个人的问题有好多都是得到了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