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之兄。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早年经历:
机智应对质疑: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家教严格。司马朗九岁时,就因客人直呼其父的字而指出客人的不当之处。光和五年(182年)十二岁时,通过经学考试成为童子郎。当时监考官怀疑他匿报年龄,他则回应自己家族中人世代身材高大,且自己没有谎报年龄求仕途早成的想法,监试官最终认可了他。
脱董返乡经历: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司马防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抓住他去见董卓,司马朗向董卓解释了自己想回乡的原因,董卓表示认可。兴平元年(195年),兖州刺史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对峙,当年发生饥荒,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
2。投效曹操:
为官多有政绩:司马朗二十二岁时,被司空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后出为成皋县令,但因病去职,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他治理政务宽惠,不行鞭杖之刑,民众也不触犯刑律。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时,迁走的百姓因担心他人手不足,私下回来相助。
提出重要政策:建安十三年(208年)后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提出地方郡国应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侵略,亦可威吓乱臣,此政策对曹魏影响深远。
3。出任刺史:后来司马朗迁任为兖州刺史,实施了许多受百姓称赞的政策,并且在军旅之时以身作则,带动节俭风气。
4。人物逝世: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东吴,到达居巢时,士兵之间发生严重的流行病,他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时年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