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将自己之前在官场上的安排提前?至少在对孙怀和仲孙献的安排上,他已经打通了吏部的关节,接下来就要看与河州州府与枢密院的沟通和试探了。不过,他转念一想,官家下令给自己放一个月假的手谕,好像是通过门下省下发到了通进司,这等于就是昭之于众了。自己这样明目张胆地跑官,人家一看,好家伙,官家特旨给你放的假,你不好好修养一番,出来整活了,谁敢在这个节骨眼答应你,当皇城司是摆设?
李独霜咽了咽口水,罢了,安心读书罢。
他将桌上的书信归拢好,纳入储物格,然后拿起刚刚翻卷起来的那本书,扫了一眼封面,却是《宣汉书》,前朝桓郁所书,记载的是大汉王朝某段时期内的纪传体断代史,跨度大约有二百三十年左右。其以公卿将相为列传,亦以时代之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既客观记载了前朝史实,又重点突出了各个历史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功过是非,详细总结了各个历史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杨宽在世时极为推崇此书,曾评价道:“此书文赡事详,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认为这本书以史为鉴,在士林之中掀起了一股务实的历史观,打破了当时在上层之间空谈盛行的不良风气,切实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在跟随杨宽研史的三年里,李独霜曾四次通读此书。因此,当他左手摸到扉页棱起的空隙时,还未打开便已知晓此页写的是前朝张道龄的传记。李独霜心中一动,双目中的红色有所淡薄,变得略微清明,仿若首次一般开始仔细阅读此书。
张道龄,大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丰县阿房村。张道龄的父亲叫张大顺,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龄”,希望将来能长生不老,远离尘世,化羽成仙。张道龄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从其学者千余人。但常叹息所读之书无法解决生死问题,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张道龄26岁时曾官拜江州令,但不久就辞官隐居到北邙山中,精思学道。汉章帝、汉和帝先后征召其为太傅、冀县侯等职,均辞。之后张道龄开始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赵升一起渡江到了云锦山。云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据称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道龄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传说三年后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
相传汉顺帝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有一神秘道袍老者降临龙虎山,传授张道龄“正一盟威之道”,嘱其扫除妖魔,救护生民。张道龄就此创立了“正一道”,尊那名神秘老者为教祖,敬“道”为根本。永寿二年升仙而去,时年123岁。大宋淳化七年,大宋太宗皇帝封张道龄为“正一靖应真君”,立道观,树金身,自此道门在民间广为传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宣汉书》之所以推崇张道龄,不仅是他打开了道门在民间传播道家“清静无为,休兵止戈”理念的大门,首开历史先河,更是因为张道龄认为,行道不只是道士的事,帝王也应行之,“道之为化,自高而降,指谓王者,故贵一人,制无二君,是以君王常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非独道士可行,王者弃捐也”。这一理念深度符合士大夫们对于帝王的约束和要求,因此专门为张道龄列传。